BOB投注官网炒股票所需要了解的“金融学”知识上篇先介绍了“数学”(尤其是概率论),在交易中的作用。如果你能熟练使用各种概率式,并能将公式整合成一些“算法”,那就可以做一个“不可替代的交易员”了。
这个工作收入很不错,BOB投注网站就是有点累。不开玩笑地说,比工地搬砖还累。每次做交易计划之前,就像上学时的考试面对考卷上的数学题:掌握公式的数量和熟练程度,决定了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。
注意,笔者这里说的是“以金融交易为生”,就是说这个工作是主业。即使是散户,只要你全职炒股、炒期,即使足不出户在家盯盘,也算是主业。
如果你想上着班,趁老板不注意偷偷做一单,那就真用不上数学了。之前有一篇《空闲时间股票、期货“捞短线”,只需一步》可以参照那里面的方式操作“超短线”。
那个险种是这样的:缴费期为三年;每年六万;交完费之后开始进入封闭期,BOB投注网站四十年后他的孩子可以一次性领到一百万。
这个产品很简单,对方问笔者是否划算。各位也可以先和身边的熟人讨论一下这个保险产品是否划算。可以想见,大家的讨论和那天笔者的茶歇时间一样,充满了不同角度的争吵。
100万最终受益减去18万本金,净收益82万;82万纯利润除以40年封闭期,平均每年利润是2.05万。
过去10年的人民币平均通货膨胀率是2.5%,也就是说18万的通胀损失额是4500块,年回报只要高于4500就划算。
虽然未来40年的通胀率不得而知,但是即使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经济硬着陆带来最高24.26%通胀率,平均到33年内也就不过是5%。
那么结论就来了:即使按最坏情况计算,未来40年,18万本金的投资只要年收益超过9000块就划算。2.05万显然高出很多。
这是一个“全金融”的时代。从财富管理到教育养老,从个人生活到职业选择,金融已经贯穿了每个人生活的几乎全部场景:
很多人会被那些厚厚的金融教材、繁琐的数学公式、“圈内人”各种听不懂的行话所吓住,但拨开这些金光闪闪的外在,金融本质上就是一些工具、技术。
由于去年疫情所导致的全球经济低迷,各国央行都在疯狂放水救市。同时面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压力,“加息”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一直都悬在金融市场头顶。
加息,必然意味着平均的资产价格会下降,对于整个市场而言绝对是负面消息。所以我们经常也会看到,加息消息一出来,应声而落的情况。
但是,如果你投资的是有业绩支撑的股票(基本面比较好的公司),BOB投注网站这种短期波动不一定需要过度关注,有时候反而可能是加仓的机会。
比如说上次香港受到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下跌,QQ音乐H股也大跌。由于看好的是腾讯这家企业本身的成长空间,那次大跌反而是个加仓的绝好机会。
但是,如果是一些炒作题材的股票,或者是负债率特别高的企业,作为投资者,在这个时候我就会格外的谨慎,可能就会采取止血的策略,防止蝴蝶效应带来的冲击。
另外,车子不是投资品,它主要还是一个消费品,所以和加息的关系不是很大。作为个人消费者的话,负担可能会更重一点,但是从社会整体来看,影响不会很大。
在财经新闻里,经常会听到“降息”和“降准”这两个词,只要有这个消息放出,市场马上会欢天喜地。人们铺天盖地的都在说,会上涨。与之相反,只要说到“提高存款准备金率”或者“加息”,市场就会一片悲鸣。
所谓“存款准备金”就是:当储户要把钱存到银行里,银行一定会再放贷出去,这是企业、个人的各种,支持消费生产的必然手段。
但是,每天都有不同的储户有提现的要求,所以银行必须留存一小部分钱出来应付储户提现的需求,这部分钱就叫做“存款准备金”,这个留存的比例就叫存款准备金率。
总结一下这两个点: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都是央行(中国人民银行、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等)进行调整的。更多的是大盘造成影响(A股、H股、标普500、恒生指数等)。
比如说你花200块钱买了一股股票,每股利润是10元,市盈率就是200/10=20,意思是给定现在的利润水平,你大约要20年回本。很明显,市盈率越高,回本时间越长,意味着当前股价越“贵”。
以2020年12月初(12月11日)A股的市盈率来看,A股平均市盈率为18.5倍,处于近十年的相对高位。
A股上有128家同时在H股上市的公司,理论上同一个公司,在不同市场的估值应该一样,否则就有套利机会。但事实上,A股一直比H股要贵。
比如说2020年12月初,中金公司在A股是64.7元,H股则是18.9港元,算上汇率,A股是H股的4倍!
这些是金融股,非金融股的差价也是惊人:晨鸣纸业A股是H股股价的2倍,就连海螺水泥A股价格也要比H股高出30%以上。
从整体估值来看,H股当前的市盈率为17倍,也较去年上行了26.8%,为2011年以来的高位,并不便宜。
至于“公司年报”什么的就不拿出来吓人了,除非你是特别看好某一家企业,准备长线持仓,否则那个也不必看。
不要被专业教材吓到,那里面动不动就是“人类金融史概论”什么的,除非好奇心爆棚谁要去关心“威尼斯人一千年前的金融操作”。
伯顿·马尔基尔的《漫步华尔街》。这是一本非常好的投资学入门读物,它介绍了股票、债券和共同基金的基本知识,并着重介绍了有效市场概念。
约翰·博格的《共同基金常识》。该书是《博格谈共同基金》的更新版。里面有大量的有关共同基金这个重要投资工具的所有细节知识。
本杰明·格雷厄姆的《聪明的投资者》。这本书的重要性都懒得说了,就凭作者是“巴菲特的老师”一条,你就知道多牛了。
还有,如果看官里有从事金融投资的职业人士,罗杰C.吉布森的《资产分配》强烈推荐。该书更加关注个人财富质量特点,定位读者群体是金融咨询师。
相信有的看官认识金融投资公司的操盘手,你会觉得:他们没有什么数学或者金融学的底子,貌似做的也不错。
怎么说呢,是这么回事,但是那些操盘手的收入一般都不会太高。文章开始时笔者用了一个词“不可替代的交易员”。
如果不容易理解,那就先想想工地搬砖的,再想想齐白石。若论“劳动付出”,齐白石那也叫“劳动”?但是“除了齐白石,就再没有齐白石了”,这就是“不可替代性”。所以齐白石收入高与搬砖的。
人类社会的竞争,不是个体能力的竞争,它是一个网络化的竞争。你在什么网络中,占据什么样的节点,对竞争结果的影响,比你的个体能力要重要得多。
交易员行业的竞争也是这个意思。大部分金融公司都会经常下发“交易规则”、“交易策略”。在那个网络中,如果你是个“听话的交易员”,坚决执行交易策略,严格遵守交易规则,那么你就是“好的交易员”。
但是要命的是,人类社会的网络,不像城市、公司、行业这些东西,多少还有一些依据,很多人类社会的网络都是无形的,是看不见摸不着,只能靠“想象力”才能把握。
大家都应该听过“数学王子”高斯的那个故事吧,就是1+2+3……+100的那个。他能想到101×50,这就是想象力啊。公式是死的,用哪个公式就需要想象力了。
再说金融学,你说,看公司年报有什么想象力?有的公司财报一塌糊涂,年年巨额亏损。可股价却节节攀升,怎么用金融学解释?(比如特斯拉)入手这些股票,是不是需要想象力。
混迹,你要理解在生活中完全看不见的格局结构,才能知道股票市场上那些跳动的数字背后的意义。你的认知网络越大,你对这些意义的把握越精准,你才能行动,才能做决策。
总之,金融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大量数据,使我们获得更多的确定性。让那些挑动的阴线、阳线体现出更多的规律性。
下一期咱们将“金融学”这个研究数据的网络进行一次“扩大”,将心理学代入其中。看看“数据+人的行为”会产生出什么“新的网络”。